
玉米应该多少天浇一次?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对任何农作物来说,其生长过程都是离不开水份的,只有保证充足的水量供应,农作物才能长的更加茁壮。不同品种的农作物需水量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农作物比较耐旱,需水就会比较少一些,有的农作物耐旱性比较差,其需水量就会相对多一些。在同一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也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在种植初期需要大量的水来维持根系生长发育,有的则需要在田间管理的时候补充大量的水,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玉米以前主要是生长在南美洲,后来随着不同地区的交流加强,玉米开始传入我国,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了。在长期的种植玉米的历史中,我国逐渐培育出了适合我国生长的玉米品种,现在的玉米已经成为栽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的粮食作物。
玉米相比其它农作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栽培种植玉米的历史。玉米由于其植株叶片比较大,所以其光合作用比较强烈,相对需水量也会大一些,一些干旱地区种植玉米的话,玉米减产的可能性就会很大。玉米生长的过程中需水的特点可以总结为,苗期需水少,生长期需水量比较大,成熟收获期需水量比较大,总体呈现出“两头需水小,中间需水大”的特点。其实不止是玉米,很多的农作物的生长期对水的需求都是比较大的,主要是其植株生长的需要,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其实浇水不用太过频繁。
在玉米种植的时候,只要在墒情比较好的前提下,完全可以不用浇水,但是在一些干旱的地方浇水能够帮助玉米根系很好的生长发育。生长期的时候,大多数地方的降水量也是比较充足的,有的地方还会因为降水太多造成干旱现象,具体可根据当地的降水情况,具体决定是否需要浇水,如果浇水太多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成熟期的时候玉米基本就不怎么需要浇水了,这个时候日照会相对重要一些,长时间的降水会容易导致玉米颗粒变小或者是变质。在种植玉米的整个过程中,多留意地里的墒情变化情况,只要感觉太过干旱,就可以浇水,具体多少天浇一次也没有太过具体的要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不止是浇水,还应该做好施肥工作,如果田里有杂草的话也要及时清楚。只有在多方面做好相关管理工作,玉米才能更加茁壮的成长,才有可能会有丰收的可能性。今年受降水的影响,玉米的整体墒情都是很不错的,估计今年的玉米又会是一个丰收年。现在的玉米价格也一直在增长,整体来看行情也在不断的变好,到了后半年玉米价格还有可能继续上涨,希望各位种植户可以努力做好相关管理工作,争取玉米可以丰产。对玉米的浇水要始终记住,把降雨量和人工浇水结合起来,让其可以互相补充,从而达到相得益彰的目的。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现在,乡村关中一带的玉米播种已经结束,玉米苗相继出土。看来,今年的玉米苗长势不错,出苗率基本都属正常。我们这里就是小麦收割后,立即播种玉米,世代就是如此。当然对玉米种植、田间作业管理,以及收获也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题主的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玉米什么时候浇水,生长周期应该浇几次水?那么,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结合玉米生长周期的实际情况,说说玉米生长周期的几个关键需水阶段,视情况而定浇水。
第一,玉米出苗时期浇水很关键。
对玉米生长周期的浇水,这并没有固定的时间,而是需要根据玉米生长的情况,和玉米地的墒情而定,如果玉米生长周期雨水充沛,当然就没有必要浇水了。当然,最重要的是玉米出土时,田地墒情欠佳,无法保证玉米正常出苗,自然就需要浇水了,这是确保良好的出苗率浇水,这也是当年玉米丰收的保障。如果连出苗率都保证不了,那后续田间作业管理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玉米拔节时期需要浇水。
玉米生长到拔节时期,一般都是七八叶期间,这个时间决定着玉米杆的高度,只有玉米杆吸收了充分的营养,才能供给玉米棒;往往一年这个时期,也是玉米最需要求水分的时候,与此同时,农民都要给玉米追肥,只有水肥充足,才是玉米丰收的关键。当然,这时也是一年雨水最充沛的时候,农民朋友视土壤墒情浇水,没有必要浪费浇地的水费费用,无谓增加投资成本。如果天太旱,那这次浇水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玉米抽穗时期的浇水很重要。
我们看到,玉米到了抽穗时期,这时正处扬花受粉阶段,这次浇水是相当重要的,是为了确保玉米植株良好的受粉;如果没有良好的水肥保证,玉米授粉情况欠佳,玉米棒结的颗粒很少,或者造成空心棒、黑苞等现象。因此,这期间的玉米地浇水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玉米成熟期浇水也有必要。
一般到了玉米成熟期,这时主要是浇“催黄水”,因为这期间,玉米都基本成熟了,植株到了生命末期,有的玉米植株自然死亡了。所以,这期间浇水的作用主要催黄,更加让玉米颗粒饱满,成熟度更好,才能大获丰收。如果条件不具备,当然就不需要了。
第五,玉米浇水要考虑投资成本。
我们说,玉米成长周期到底要浇多少次水,这要视当地的水源条件而定,也要视浇地的水费而定,不能动不动都要浇水。你想想,现在一斤玉米价格在一元左右,每浇一次水产生的费用都在二百元左右,浇四茬水的费用都800元了,这还不算人工费用、化肥费用、机耕费用、收获费用,以及后续的脱粒费用等。你想想,如果把这些费用都算进去,农民的投资成本多少钱?收益又有多少钱?这样的亏本生意,农民还愿意做吗?他们还有没有必要费这么大苦力种玉米呢?
总之,玉米生长周期到底要浇多少次水,这要视当地的墒情而定,视当地的水源而定,还要视农民的投资成本而定,这些都没有统一的规定,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一切都要视实际情况确定;况且,近年来,玉米价格较低,如果按照这样的节奏来浇水,仅仅一年的浇地水费,都是很大的投资成本,或许一亩地收入费用还抵不过整个季节的浇地产生的水费费用,这到底划算不划算,农民朋友自有思量!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高见,欢迎留言分享。
问题:玉米应该多少天浇一次?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答案:玉米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求的水分是不相同的。浇水与玉米生长发育时期、土壤墒情、天气情况等等原因有直接的关系。
玉米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所需的水分不一样。玉米播种时,土壤墒情差,玉米地比较干燥,种子播种下去,很难吸水萌芽。这时,先播种再浇一次重水。在玉米拔节抽穗期和扬花授粉期以及灌浆成熟期,都需充足的水分,才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正常需要。这各阶段都要注重水分的需要。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再浇两次重水。第二次浇水,在拔节抽穗期浇重水一次。再到灌浆成熟期。浇重水一次。其它时候,视土壤墒情而定,需要浇水时,稍作补充。
浇水还要看土壤墒情况。若是夏天,气温高,土壤蒸发量大,墒情差,或久旱不雨时,土壤里的少量水分根本不能满足不了日常生长发育需水的需要和高温蒸发的需要。如果不即时浇水,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这时要即时浇水,恢复和缓解干旱的伤害。
浇水还要看天气变化情况。若是久雨不晴,土壤水分充足,就要注意降雨时排水排渍,防止水涝。若是久晴不雨时,土壤墒情下降,就得即时补水增墒,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夏季高温闷热,雨水稀少时,要关注土壤墒情,即时发现立即浇水。
总之,玉米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土壤墒情状况下降,会影响生长发育时,需要浇水就必须浇水补水。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对于种植庄稼,老赵从不提倡按部就班的管理方式。由于地域的不同,气温、光照、土壤肥沃度等都会存在偏差,就算同一地方,每年的降雨量、土壤温度也会不同,所以,对于给玉米补充水肥时,同样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
老赵家住云南的偏远山区,在当地,种植玉米大多会选择在小满前后,原因是小满之后,降雨量增多,有利于种下的玉米***萌芽生长。加之玉米根系较为发达,本就属于抗旱作物,对水分要求不高,玉米种下之后到收获之前都不需要给其施加水肥。
今年由于天公不作美的原因,云南普遍干旱,从年初至6月份,只下过四场雨,因降雨量较少,导致土壤严重缺水。玉米虽于小满前后种下,但雨水迟迟未到,较为干燥的土壤导致玉米无法出土,当地老农只能选择挑水浇灌。在玉米出苗前,浇水频率为两天一次。
玉米出苗后,仍未下雨,而幼苗期的玉米对于水分需求量较大,加之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土壤水分蒸发又过快,老农只能把浇水频率增加到一天一次。
老赵以我们云南今年的实际情况为例,只想告诉大家,所谓科学依据,一切都得建立在“因地制宜,因时而宜”上,否则,将成为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