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甘蔗种植的正确方法?
(1)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且深厚(耕作层达到40-45厘米 ),透气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地块作为种植地。
(2)开沟: 开挖种植沟,进行机械化种植和采收时,行距为1.25-1.3米,进行人工种植和***收时,行距为0.8-1米。沟深为25-30厘米,沟底宽度为25厘米
(3)下种: 选择直立、茎粗、未开花的蔗株作种,然后晒种、浸种、消毒、催芽,最后再下种。大茎种亩播7000-8000芽,中茎种亩播8000-10000芽,小茎种亩播10000-12000芽
(4)施肥:基肥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000公斤 + 尿素5-10公斤+氯化30公斤+钙镁磷肥100公斤。分蘖期追肥,亩施纯氮6-7公斤。伸长盛期追肥,亩施纯氮9-13公斤。
(5)培土: 幼苗长出6-7片真叶、开始分蘖时,进行第1次培土工作,高度为3厘米。分蘖期进行第2次培土,高度为6厘米。伸长初期进行第3次培土,高度为20-30厘米
(6)温湿度:萌芽期,萌适温为26-32C,蔗根的萌发适温为20-27°C,土壤的适宜含水量为25%。幼苗期,最低温度不可低于15°C,土壤的适宜含水量为20-30%。分蘖期,最低温度不可低于20°C(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分速度会加快,30°C时分蘖最快 ),土壤的适宜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伸长期,适温为30°C,土壤的适宜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
甘蔗种植技术?
1、浸种催芽
种植甘蔗时,可以***取浸种的方法提高种苗的催芽率,将生长健康的种苗,放入清水中浸泡1-2小时的时间,或者将其放入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就可以消灭种苗表面附着的病菌,促使其发芽。
浸种处理后,要将甘蔗种苗以1.2米的行距栽种在疏松透气、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中,栽种后要压实根部的土壤,避免植株倒伏,并且要为甘蔗浇灌一次透水,让植株更好的适应栽种环境。
3、后期管理
等待甘蔗种苗恢复生长后,要每隔2月松土除草一次,避免杂草和种苗争夺养分,而且苗期温度要保持在20-25度之间,促进幼苗的生长,如果甘蔗进入了成熟期,要将温度降至13度,有利于糖分的累积
1、选地整地
种植地块需满足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条件,以充分满足其根系生长的需要。整地则要先犁遍蔗地,然后再耙碎耙平。当然,重点还要开蔗沟行距:坡地0.9-1米、水田1.1-1.2米,沟深5-7寸,沟宽6-8寸,沟底要平,留1寸左右的松细土。
2、种前准备
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甘蔗地需要2000公斤左右的厩肥,另外再施40公斤左右的复合肥。另外,还需做好种苗的处理工作,一般可用2%的石灰水浸12小时或清水浸种24-36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3、合理密植
一般每亩甘蔗田种植5000株左右的甘蔗苗即可。在蔗沟种摆放好甘蔗种之后要进行杀虫剂的撒施,用双行品字形或双行摆种,蔗芽向两侧平摆。注意盖土后一周以内最后进行除草剂的喷施,减少杂草的危害。这一系列完成后可以给甘蔗地覆盖地膜,下种工作就完成了。
包括整地、选用良种、合理轮作、深耕、浅种、宽行、密植、施足基肥、浸种催芽、移栽定植和后期管理等方面。
整地可以为甘蔗创造肥沃的土壤环境,让甘蔗的根部更好地吸收水分,长势更好;深耕可以保证甘蔗得到充分的生长;选用良种和合理轮作可以提高甘蔗单产;浸种催芽可以消灭表面的病菌,促使种苗发芽;移栽定植要将甘蔗种苗以1.2米的行距栽种在土壤中,浇灌一次透水;后期管理要每隔2个月为甘蔗除草一次,并将环境温度保持在20-25度之间
甘蔗种植技术?
种植甘蔗的技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选择:甘蔗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排水良好的土壤。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最好是深厚的沙质壤土或壤土。
2. 土壤改良: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可以进行土壤改良措施,如施加有机肥料、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等。
3. 选种和繁殖: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甘蔗品种。可以通过甘蔗的茎段繁殖,将茎段插入土壤中,待其生根发芽后即可。
4. 播种和间距:将甘蔗茎段按照一定的间距(通常为30-45厘米)插入土壤中,保持茎段与土壤接触良好。
5. 施肥:甘蔗生长期较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在种植过程中,可以根据甘蔗的生长阶段施加适量的氮、磷、钾等肥料。
6. 灌溉:保持适当的土壤湿度是甘蔗生长的关键。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合理安排灌溉,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溉。
7. 病虫害防治:甘蔗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袭,如甘蔗螟、红蜘蛛等。可以***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合理使用农药、定期巡视和清除病虫害等。
8. 田间管理:包括除草、病虫害防治、支撑甘蔗植株等,确保甘蔗生长的良好环境。
9. 收获和处理:根据甘蔗的生长周期和品种特点,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收获后,可以进行甘蔗的清洗、削皮、切段等处理,以便于销售或加工。
这些是一般的甘蔗种植技术,具体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措施可能会因地区和品种而有所不同。在种植甘蔗之前,建议咨询当地的农业专家或农业机构,以获取更详细和具体的种植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