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种植丹参?
1、扦插种植
种植丹参可以***取扦插的方法,每年的4-5月份,将生长健康的丹参地上茎截取15厘米的长度,然后使用剪刀把靠近基部的叶片剪除,再将地上茎以10厘米的株距斜插入土沟中,等待新根长出3厘米后即可移栽。
2、播种种植
播种种植丹参时,要在每年的3月份或6月份,将颗粒饱满的种子以条播的方法播撒在田地中,覆盖一层薄土后,浇灌一次透水,提高环境的湿度,为了让***尽快发芽,还可以向土面遮盖一层塑料膜。
3、分根种植
分根种植丹参可以在每年的2-3月份或11月份进行,选择生长粗壮、颜色红润、生长健康的一年生侧根作为种苗,将其折成6厘米长的根段后,以30厘米的行距栽种在土壤中,覆盖一层1.5厘米的土壤即可。
丹参种植方法及栽培技术?
1.
选地
种植丹参的地势要向阳,且排水要方便,土壤要深厚、肥沃、疏松,这样更利于根系的伸长发育。如果土壤较为黏重,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话,这样的种植地很不利于丹参的生长。
2.
整地
它是深根多年生植物,在种植前要施足基肥,可亩施5000kg腐熟农家肥、过磷酸钙50kg,或者是20kg的磷酸二铵。并深翻30-40cm,这样对它扎根有利,整地后要作畦,北方是作1.5~2m宽的平畦,南方地区的话,则是作15-20cm高的高畦。在种植地的四周还要挖好排水孔,以免水分积存。
3.
扦插
选择健壮、无病害的枝条,每段长度在13~16cm左右,下端的切口应靠近茎节部位,切口为马蹄形。把下部的叶片去除,并按照行株距20*10cm将枝条斜插到土中,扦插深度为枝条的1/2~2/3,覆土后压实。保持土壤湿润,做好遮阴工作,15-20天就会长出新根。
4.
分根
在秋季收获的时候,选择生长充实、无病害,直径为0.7~1cm粗的根作为种根,接着湿沙到来年春季。在3-4月份,把种根切成小段,4-6cm一段,接着把种根竖着插到土地中,要让大头朝上。种植后要覆土2cm,不要覆土太厚,以免影响正常的出苗。
5.
幼苗返青后要时常松土,移植后到缓苗前要保持土地湿润,在雨季需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烂根。在现蕾雨季封垄之前,需结合中耕追肥,可施加尿素、复合肥,也可以亩施20kg的磷酸二铵,在追肥后适量浇水。
中药材丹参怎么人工种植?
中药材丹参怎么人工种植?
丹参,又名血参、紫丹参。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种植。对于丹参,很多的中老年人会比较熟悉它,因为它在中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着一定的价值,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
丹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厘米。根细长,圆柱形,外皮朱红色。茎四棱形,上部分枝。
丹参喜欢气候温暖、湿润,太阳光线充足的环境。在气温零下5℃时,丹参的茎叶受到冻害,地下根部能耐寒冷,可以露地越冬。苗期人工遇到高温和干旱,幼苗生长停滞甚至于死亡。丹参的根深,要求种植的土层深厚,喷洒良好,以中等肥力的砂质中性壤土为好,不宜在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地上种植。
繁殖方法,丹参是以根、芦头繁殖为主,也可以用***播种育苗或者扦插育苗。
分根繁殖法,作种栽用的丹参一般都是留在地里,栽种时随挖随种。发根以粗壮雨水红并且绵羊腐烂迹象的一年生侧根为好,不宜用老根或者细根作种。行距按30—42厘米,株距24—30厘米挖种植窝,每亩在种植窝内施入腐熟的畜粪1500—2000公斤。将选择好的根条折成4.5—6厘米长的根段,边折边栽,自立栽种,原来的上端继续保持向上,不能栽倒了,每窝种植1—2段,栽培后随着覆盖泥土。
芦头繁殖,在收挖丹参根时,选择生长健壮,绵羊病虫害的植株,粗根切下供药用,将茎粗0.6厘米的细根连同根基上的芦头切下作种栽培。按行距33厘米,株距23厘米挖种植窝,每亩在种植窝内施入腐熟的畜粪1500—2000公斤。将选择好的芦头栽入窝内,最后覆盖泥土2—3厘米,稍加压实。
扦插繁殖,扦插时间的选择很重要,最好是在六七月份继续扦插,这个时间温度刚好适合它们生长。将选择好的的地上茎,每段要求长度在12厘米左右,剪掉下面一半的叶,边剪边插就可以。埋进土里的部分不用很多,大约6厘米就可以。完成扦插之后,就要注意搭棚遮挡阳光,浇上足够的水。等到根部长出来两三厘米的时候,就可以正常移植了。移植之后也要注意养护,以免出现病虫。
栽培管理
中耕除草,用分根方法栽培常常因为盖土太厚阻碍出苗。在4月幼苗开始出土时,要进行检查出苗情况,检查是否因为土壤板结或者覆盖泥土过多不出苗的现象。中耕除草三次,第一次在5月苗高10—12厘米时,第二次在6月份,第三次在8月份。
施肥与浇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每亩用腐熟粪肥1000—2000公斤、过磷酸钙10—15公斤或者饼肥25—50公斤。重施第三次肥。促进根部的生长,出苗期及幼苗期如果遇到干旱就必须灌溉水或者浇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涝。
打花蕾,丹参开花期除准备收获***的植株外,必须分次打苔,将花苔割除,以利根部的生长。
病虫害防治
叶斑病,叶片常常出现深褐色病斑,近圆形或者不规则形,后逐渐融合成为大斑,严重的时间叶片枯死。5月初发生,3—7月发病严重。防治方法是在发病初期喷洒多菌灵、托布津、代森锌等。实行轮作,增施磷肥,或者在病叶面上喷洒0.3%磷酸二氢钾,以提高抗病力。
根腐病,初期个别支根或者须根变褐色腐烂,后逐渐向主根扩展,致使全根腐烂,最后植株死亡。防治方法是实行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病穴用5%石灰乳浇灌,或者用50%退菌特600倍溶液全面喷洒病区,以防蔓延。
丹参根结线虫病,由于根结线虫的寄生,在根部长出根多瘤状物,致使植株发育生长缓慢,叶片逐渐变黄,最后全株死亡。防止方法是结合整地,每亩施入3%甲基异硫磷5公斤,撒在地面,翻入土壤中,进行土壤消毒。
丹参在栽种后第二年10月至11月上旬地上部枯萎或者第三年春季萌芽前收获。因为丹参的根系深,分布广,质地脆,要在晴天,刨松根附近泥土,小心挖取。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